张纯教授谈青光眼视神经损害,聊科研与临床的平衡

发布时间:2019-01-20
       编者按:第十二届青光眼大会中,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张纯教授作为大会副主席出席了大会开幕并主持多个主题论坛,在青光眼与神经眼科交叉论坛中,张教授还做了精彩的病例分享,与大家探讨青光眼的视神经损害诊疗策略等。
      会后,《国际眼科时讯》有幸邀请到张教授,他与我们进一步探讨青光眼神经损害机制,分享临床治疗经验以及青光眼宣教工作对临床的重要意义等。同时,张教授还寄语年轻医师多思考、多学习。

视神经损害机制

     青光眼是一组特殊疾病,导致视神经损害的病因具有多样性,如缺血缺氧、自由基、兴奋性毒性反应等。张教授介绍道,“最近我们和国内外同行均有文章报道了有关免疫因素的研究,研究中提出免疫失衡所引起的微环境改变,导致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死亡。未来可以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如何调控免疫机制以实现治疗青光眼的目标。”

视神经损害治疗新进展

     目前有大量青光眼治疗方面的新研究、新方向,譬如大量新型降眼压药物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而准备上市,包括RNAi技术可减少房水生成等。此外,有关视神经保护的研究项目,目前动物实验阶段已经成功完成,但临床试验尚未有所突破。张教授在此次演讲中也提出了有关的干细胞问题,如干细胞替代或者再生治疗的进展。而玻璃体腔内注射干细胞并释放因子以保护尚存活的神经细胞,可能会有很好的临床前景。与此相似的研究理念很多,譬如将生长因子制成胶囊再植入玻璃体腔内并使其缓慢释放以达到保护的作用,目前临床试验已接近完成。

科普宣教促临床诊疗

     本次大会上张教授还向大家展示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发展历程,虽然建院60年,但具有很多亮点:其一,青光眼临床服务开展较早;其二,各种新技术开展较早;其三,较早开展青光眼的患者宣教工作。

寄语青年医师

      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张教授与年轻医师们分享道:一定要将所关注的青光眼发展方向与患者沟通,以坚定其治疗信心并提高治疗依从性。对于年轻青光眼医师而言,临床工作中会面对很多考验,譬如患者出现焦虑等心理问题、长期随访、人文观念以及治疗费用较高等,这是不同于其他眼科专业的主要问题。张教授还指出,作为一名青光眼医师,不仅要专业知识扎实,还必须要有爱心、耐心,关怀患者心理问题等。同时,既要有基础研究思维又要有临床治疗思维,以科研促临床,必须要平衡好临床中遇到的阶段性情绪问题。

如何平衡临床与科研

     张教授指出目前国内还是以临床为主、以科研为辅的模式。而其个人更倾向于临床科学家模式,即临床与科研相结合,同时张教授还鼓励大家多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了解业界前沿进展,关注业界发展动态。

本文系转载《国际眼科时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